向智能化财务公司迈进
中远海运财务公司数字化转型发展纪实
作者:李琳 李嗣麟
十四五”以来,面对数字经济的蓬勃兴起与金融科技的深度融合,中远海运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远海运财务公司”)以服务集团全球资金管理体系建设为使命,主动拥抱数字化浪潮,持续推进科技赋能与管理创新,坚定不移夯实研发基础能力,探索自主研发路径,积极布局数据治理和智能化应用,走出了一条以体系重构为牵引、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数智融合为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公司深入贯彻国家数字经济和金融监督政策,聚焦集团“世界一流航运科技企业”建设目标,系统推进信息科技治理体系重构、核心系统升级换代、数据治理体系贯标与智能化探索,全面构建起安全可控、灵活高效的数字化运营体系,标志着财务公司已驶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深水区。
技术自主破局:金融科技团队全链条赋能
长期以来,财务公司系统建设高度依赖外部供应商,存在技术自主权不足、迭代效率低、架构受制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公司业务发展的灵活性与创新力。
为破解这一瓶颈,2022年底公司启动技术体系重构,组建20人金融科技服务团队,形成“产品设计、研发实施、安全运维”闭环,并通过持续改进机制,构建“考核评估、技术评审、人才培育、创新孵化”四位一体的管理机制,两年内逐步实现核心技术自主掌控,自研系统迭代效率显著提升,有力支撑公司高质量数字化发展。
数字基座升级: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全面投产
为服务集团司库体系建设,公司于2022年9月启动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建设,立足集团司库平台实施层,构建以“资金归集、资金结算、资金监控、金融服务”为核心的全场景、多账套的业务矩阵。采用分布式架构与云容器化部署,实现三大关键突破。
业务覆盖全面升级:涵盖客户管理、账户管理等十大业务模块,拓展自贸区及境外资金平台功能。截至2025年7月,累计处理业务842万笔,自动化率达98.7%,监管报表自动化率由29%跃升至90%。
司库协同深度强化:与集团司库系统实现182个衔接点贯通,在客户、账户等9大领域形成一体化管理。多账套体系支持垂直打通与安全隔离,为全球资金业务提供系统支撑。
风控能力显著提升:引入规则引擎,覆盖六大类风险识别场景,结合多渠道消息通知形成闭环处置机制,管理职责边界更加清晰,全流程可追溯。
系统自上线以来运行稳定高效,各项关键指标均达到预期目标。公司各部门业务骨干及金融科技服务团队全程深度参与建设,形成对公司核心业务体系的深刻理解,为后续持续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据治理赋能:打造数智化决策支撑体系
以DCMM(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国家标准为指引,公司构建“业务域+指标域”双轴数据模型,形成三级治理体系。
基础层:制定涵盖16个业务主题的893项数据标准,建立1310条质检规则。推动从“账本式”向“分析型”数据结构转型。
平台层:打造流批协同数据中台,具备高可用性、强扩展性和360度全景洞察能力,支撑上层各类业务应用。
应用层:研发数据大屏、管理驾驶舱、客户画像、经营分析等可视化与分析工具,并结合“AI大模型+业务场景小模型”研发流动性预测智能体,实现静态预测与动态推演。
2025年8月,公司成为全国首家通过DCMM稳健级认证的财务公司,标志着数据治理体系与应用能力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平台驱动创新:“星尘”生态多点开花
在技术生态建设方面,公司以自主研发的“星尘”平台为核心技术底座,基于信创生态构建分层解耦的技术体系,覆盖基础设施、通用技术、业务赋能支撑等领域,实现能力的标准化沉淀与高效复用。依托该平台,公司成功研发多项创新成果。
“星晷”运维监控系统:通过实时监控硬件、容器、网络及业务应用,结合智能分析引擎,显著提升系统可用性与故障响应效率。
“星链”银企直连系统:以中银香港为试点实现跨境资金T日关账,并实现GFIX(通用金融传输系统)统一清算及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自主跨境结算平台对接集成,持续优化跨境金融效率。
“星瀚”互联互通系统:基于区块链技术对接银行业协会函证平台,保障数据安全与完整性;实现银行线上化报价,提升同业业务规范性;同时提供标准化、可插拔的接口交互能力。
随着自研体系的丰富与完善,“星尘”平台自研体系正逐步成为公司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为业务创新提供持续动能。
布局AI战略:构建智能金融新范式
在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渗透各行业的背景下,公司分阶段推进AI能力建设——夯实基础能力、验证应用场景、规划演进路径。
基础能力构建。实现本地化部署国产大模型,贯通核心业务系统与数据中台,建立统一向量索引库及本地知识库,完善认证、权限、审计等标准化技术组件。
场景验证实施。在客户服务、智能问答、数据查询等基础场景开展验证,再拓展至智能审核、流动性预测等复杂高价值场景,形成“试点—评估—推广”的闭环。
演进发展路径。技术层面持续训练与优化模型性能,风控层面建立AI决策风险评估体系,优先在低风险领域开展差异化定价、贷后监控等应用,逐步形成“机器建议—人工核验—智能决策”的安全可控机制。
通过夯实基础能力、验证场景价值、规划发展路径的三阶段实施,期望最终实现从辅助决策到智能决策的平稳过渡。
创新生态培育:知识产权成果丰硕
为充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公司建立了多层次、常态化的创新工作机制。通过创研项目、课题征文、业务讲坛、“金点子”征集等形式,鼓励全员参与技术创新与业务优化,逐步形成“人人可创新、处处有创新”的浓厚氛围。在此机制推动下,公司知识产权成果持续涌现,技术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2023年以来,公司累计孵化软件著作权9项,在申3项,在申系统及算法类核心专利2项,同时有多项专利正在撰写或审核中。知识产权布局覆盖业务支撑、数据赋能、监管报送等关键领域,并依托云端共享知识库实现技术资产的体系化沉淀与创新传承,为业务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扬帆“十五五”——向智能化财务公司迈进
站在“十四五”收官的新起点,中远海运财务将持续深化“技术自主+业务协同”的发展模式。通过构建多层次技术架构,为集团司库体系建设提供更强大的科技支撑,在国企数字化转型的深水区勇立潮头。未来,公司将以建设“平台化、全球化、数字化”的司库型财务公司为目标,持续探索金融科技赋能实体产业的新路径,为集团全球资金管理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科技方案。
(李琳系中远海运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嗣麟系中远海运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首席信息官)
专家点评:
在财务公司“十四五”发展画卷中,中远海运财务公司抓住数字化转型这一牛鼻子,充分发挥科技引擎的作用,积极作为,从技术自主破局到数字基座升级,再到数据治理赋能、平台驱动创新等,多维度发力,构建起安全可控、灵活高效的数字化运营体系,在数据治理、AI战略布局等方面达到行业领先,知识产权成果丰硕。他们的成功不仅源于清晰的战略规划,更在于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使财务公司从集团资金的“搬运工”升级为集团金融科技的“新巧匠”,其“技术自主+业务协同”的发展模式,为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优秀范例。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