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媒体关注 | 中国银行保险报刊登中海油财务公司署名文章
最新动态
媒体关注 | 中国银行保险报刊登中海油财务公司署名文章
2025-09-192

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赋能央企跨境资金管理

——中海石油财务有限责任公司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杨楠


在国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央企全球化战略深化的背景下,跨境资金管理已成为影响企业全球资源配置效率与风险防控能力的核心环节。中海石油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海油财务”)作为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中国海油”)司库管理体系的核心金融平台,始终锚定服务集团主业的战略定位,全力协助集团推进全球化业务布局,为海外业务拓展提供坚实的资金管理支撑。

2025年6月12日,海油财务顺利取得了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以下简称“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资质,成为北京地区首家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政策优化后的新增备案企业,跨境资金管理迎来历史性突破。以此为契机,海油财务紧密结合集团全球化发展需求,依托政策创新构建的制度优势,协助集团推动司库管理职能向海外市场深度延伸,构建全球资金管理新体系,为集团统筹境内外资源、提升全球资金配置效率筑牢金融支撑。

打造集团跨境资金管理的核心支撑平台

作为我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中国海油业务已覆盖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油气勘探开发、专业技术服务、石油天然气贸易等上中下游板块均在境外有重要业务布局。伴随全球化战略深化,集团境外资金管理体系逐步搭建。

海油财务作为集团司库管理体系的核心金融平台,自 2014年起深耕跨境资金管理领域,在长期服务集团境外业务布局的实践中,逐步承担起破解这些挑战的重要职能。通过多年积累,已构建起覆盖业务开展、平台建设、风险防控的跨境资金服务体系,为集团打通境外资金管理堵点、提升跨境运营效能提供了重要支撑。

深耕国际业务,筑牢跨境资金服务基础

海油财务聚焦集团主责主业,全面贯彻落实中国海油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持续深化全球化金融服务内涵,不断打磨多样化、差异化外汇产品,提升外汇服务水平,目前已成为集团内部境内成员单位跨境资金结算的主要服务平台。

依托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资质,海油财务可在一定限额内对外放款和借入外债,实现对纳入资金池名单的境外成员企业的境外资金进行在岸归集,协助集团开展境内外资金资源的整合与调配。近年来,海油财务充分运用该通道协助成员单位调配资金,为成员单位境外子公司日常运营提供有力支持,帮助成员单位有效降低整体对外负债及境外资金成本,助力集团境内外资金资源高效融通和全球资金优化配置。此外,海油财务还积极配合集团及多家成员单位开展境内外资金调用及回撤演练操作,持续提升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的资金安全管理和风险防控能力。

升级管理平台,拓宽跨境资金服务通道

海油财务持续加强跨境集中结算渠道与信息系统建设,在探索跨境支付创新渠道、创新产品方面成为行业领先探索的典范,为跨境资金高效流转搭建坚实平台。在清算通道优化上,海油财务紧密跟踪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政策动态,积极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通道优化升级:成功打通多家合作银行的多元化跨境人民币清算通道,构建CIPS双直连结构。在金融数字化转型战略引领下,完成集团首宗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跨境人民币支付交易,跻身货币桥项目最小可行产品(MVP)阶段在北京地区的首批试用企业行列,充分发挥作为集团跨境人民币支付结算主渠道的便利化结算优势。在信息系统建设上,海油财务以提升业务智能化水平为目标,持续发力建设跨境支付信息系统:实现业务系统全面扩容升级,着力构建“一站式”安全可靠的跨境结算体系;成为行业内首家实现财务公司外汇业务与集团司库信息系统直联的机构,实现司库管理体系外汇资金审批环节、支付环节、共享账务处理环节的全节点线上直通运行和流程可溯,形成“一键触达”的支付新模式,进一步完善跨境结算渠道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业务处理效率及风险防控能力,以系统融合带动服务融合、管理融合。

立足集团资金归集、结算、监控和金融服务“四个平台”功能定位,海油财务持续探索辅助集团加强境内外资金集中管理、实现跨境资金高效安全运营,切实满足成员单位日益增长的境外资金管理需求。

以政策为核心抓手,深化跨境资金政策工具应用

2025年6月12日,海油财务获批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资质,以该政策为核心抓手,深化跨境资金政策工具应用,融合CIPS、SWIFT直连、RPA监控等工具,协助集团实现全球金融资源的统筹配置、互联互通,为央企跨境资金管理提供实践样本。

资金结算集中化:政策驱动下的跨境结算流程重构实践

资金结算集中化是政策赋能的关键突破。依托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资质“境外成员企业境外集中收付”“境外成员企业与境内成员企业集中收付”等功能,海油财务打破此前集中收付仅服务境内成员单位的局限:一方面,境外成员单位与境外第三方的资金往来可通过海油财务国内主账户直接完成,成员单位将资金归集至海油财务后,在向境外第三方付款时,无需将资金划转至境外再支付,2025年6月海油财务已协助境外成员单位完成三笔采购付款,减少跨境周转环节并节省汇划手续费;另一方面,境外与境内成员单位间的结算采用“内部记账不动账”模式,简化汇划流程的同时,降低涉敏地区资金境外拦截风险,推动集团跨境结算从分散操作向集中管控转型。

资金调配效能跃升:政策工具赋能下的额度优化与跨境融通实践

资金调配效能也在政策支持下实现跃升。获批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资质将外债额度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提升至1.5、境外放款杠杆率提高至0.8,允许成员企业自主决定外债和境外放款归集比例,同时取消资本项目—结汇待支付账户,结汇资金可直接进入人民币国内主账户使用。近年来,海油财务通过原有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资质办理对外放款、借入外债业务,助力集团境内外资金融通,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资质落地后,将进一步打破板块壁垒,推动跨二级单位资金余缺调剂,降低集团对境外高息融资的依赖,提升全球资金配置灵活性。

配套支撑体系构建:政策落地保障下的系统直连与风控升级实践

为保障政策效能落地,海油财务同步推进配套支撑,成为行业内首家实现财务公司外汇业务与集团司库信息系统直连的机构。公司持续完善与集团司库系统的对接,实现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资质业务新场景业务与司库系统直连;利用境内反洗钱系统对境外高频大额交易、敏感地区资金往来设置智能预警;结合远期结售汇等工具对冲汇率风险,确保资金运营合规可控。海油财务的实践表明,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政策作为关键政策工具,既激活了央企跨境资金管理的“可视、可控、可运作”效能,又为央企深化跨境资金政策工具应用、提升全球财资管理能力提供了有效路径,为央企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筑牢助力赋能。

海油财务依托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政策的实践,不仅能够有效应对中国海油全球化发展中的跨境资金管理难题,更探索出“政策赋能+科技驱动+服务升级”的央企财务公司发展路径。作为集团司库管理的核心载体,海油财务通过政策工具深度运用,将资金管理“触角”延伸至全球业务各节点,为央企提升全球资源配置效率、防控跨境风险提供坚实支撑。

未来,随着国家跨境金融政策持续优化与央企国际化战略深入推进,海油财务将进一步发挥“产融结合”优势,在资金统筹、风险防控、服务创新上持续发力,从集团跨境资金管理“管家”升级为助力央企参与全球竞争的“金融引擎”,为推动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系中海石油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专家点评:

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政策对于我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意义重大。作为企业集团内部金融机构的财务公司如何在重大事情上发挥重要作用?海油财务公司充分发挥集团司库管理体系的核心金融平台作用,全力赋能集团企业跨境资金管理。他们做法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中国海油集团全球化资金管理难题,更探索出“政策赋能+科技驱动+服务升级”的发展路径,具有他山之石之效,可供行业细研深读,从中受到启发,得到借鉴。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