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7月1日,中国银行研究院在北京发布《2025年三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回顾了2025年上半年全球和中国经济金融以及全球银行业运行情况,展望了2025年下半年经济金融形势以及全球银行业发展趋势。
关于全球经济金融形势,《报告》认为,展望三季度,全球经济下行风险提高,与关税相关的政策调整及博弈将给全球经济带来更多挑战。需求转弱可能一定程度缓解全球通胀压力,而谈判进展成为影响国际贸易走势的关键变量。主要经济体新财年财政政策将逐步落地,美联储将根据经济数据决定利率政策,目前仍有不确定性。全球资产组合重新寻求安全选项。美元流动性冲击风险上升,美元指数趋于走弱,美国通胀风险、供需力量再平衡等因素将抬升美债收益率。原油市场供给压力减缓,黄金价格维持偏强走势。
关于中国经济金融形势,《报告》认为,2025年上半年,面对急剧变化的外部环境,中国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逆周期调控政策,内需表现较为稳定,出口好于预期,工业生产较快增长,经济总体平稳运行。《报告》预计,上半年中国GDP增长5.4%左右。
展望下半年中国经济,《报告》指出,经济运行面临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仍然较多,尤其是美国关税政策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中国出口增长面临较大压力。预计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速将低于上半年,三、四季度GDP增速分别为5%、4.6%左右,全年增速为5%左右,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将有所提高。未来,宏观政策加力提效的必要性进一步上升。从过去一段时间政策实施经验来看,针对需求侧的“两新”政策对于推动需求回升效果显著。
《报告》认为,下一步政策重点应着眼需求侧,既要加快推动现有政策落地显效,也要积极储备增量政策,推动内需回升,努力稳住房地产市场,以内部确定性增长应对外部各种不确定性,从而实现全年经济平稳增长,为“十五五”开局打下良好基础。
关于全球银行业发展形势,《报告》认为,2025年以来,全球银行业经营呈现新特点。全球银行业经营资产规模扩张步伐持续放缓,但得益于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制造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业务机遇,盈利能力有所回暖;资产质量表现较为分化;资本充足率平稳上升。国际大型银行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综合化与智能化水平,为重点产业发展提供全面高效的金融支持。
对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报告》认为,2025年以来,面对外部冲击影响加大、内部困难挑战叠加的复杂局面,中国经济保持韧性、稳定增长,延续向新向好发展态势。银行业积极布局科技创新等经济增长新动能领域,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报告》指出,2025年,随着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发力,银行将实现与实体经济的同频共振,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减。贷款和存款将继续驱动资产和负债规模增长,预计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规模增速全年保持在较高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将进一步优化,新增信贷将更多投向新质生产力领域,有效弥补房地产和城投公司的信贷需求缺口,成为银行业资产规模持续增长的新动能。2025年三季度,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领域新增投放的带动下,预计资产和负债增速保持在7.5%左右。
《报告》提出,展望未来,考虑到银行风险加权资产规模将稳健提升,资本消耗整体可控;叠加财政部已宣布的5000亿元特别国债补充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核心一级资本,以及后续可能的多元化外源资本补充渠道,商业银行整体资本充足率将持续处于健康水平。2025年三季度末,资本充足率相较上年同期有所上升,达到15.8%左右。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长按关注|中国财协微信